邓欢娜:黎以战争虽重创真主党,但抵抗运动正浴火重生,邓黎原武
黎巴嫩:危险的小国?
在如今的中东,黎巴嫩是个不起眼的小国。但上世纪最辉煌的时候,贝鲁特是中东当之无愧的经济金融中心,地位可类比今日的迪拜。当时,阿拉伯国家因为巴勒斯坦问题和以色列与西方关系紧张,而金融宽松和政治中立的贝鲁特则成为阿拉伯国家和西方之间的金融桥梁。
黎巴嫩政治家皮埃尔·杰马耶勒曾经有一句名言:“黎巴嫩的力量来自它的弱点”,他所指的正是当时黎巴嫩凭借其弱势和中立所获得的独特优势。从西边的贝鲁特到东边的迪拜,中东金融中心的转移是整个地缘政治结构版图变迁和位置互换的隐喻。
贝鲁特哈里里国际机场大道周边道路两侧悬挂黎巴嫩国旗与真主党旗帜
其次,真主党在黎巴嫩的崛起,使黎巴嫩成为中东地区力量平衡的关键。黎巴嫩毗邻以色列,向来易受巴以冲突外溢影响。前内战时期,黎巴嫩在巴以冲突中持相对中立的超然立场,70年代巴解组织向黎巴嫩转移,成为黎巴嫩内战的导火索之一,进而引发以色列直接出兵和部分占领黎巴嫩。
真主党在混乱中崛起,以黎巴嫩南部为阵地,对内主张维护黎巴嫩领土不受侵犯,对外支持巴勒斯坦抵抗运动。进入新世纪,真主党和伊朗、也门胡塞、伊拉克人民动员武装更是发展为地区反美力量的最新联盟。
地区和域外大国不计回报地资助或打压黎巴嫩,正是试图以黎巴嫩为杠杆来影响中东格局的走向。以美国为例,在动荡且人口不到600万的黎巴嫩,美国正在建设一座庞大的新使馆,它预计将成为世界第二大使馆建筑群,规模仅次于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
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就是在沙特白手起家的富商,这一背景也使他从政后与沙特的关系十分紧密。特朗普的总统高级顾问马萨德·布洛斯是来自西非商业家族的黎巴嫩裔,他早年一度涉足黎巴嫩政坛,后来参与促成黎以停火谈判。
漫步在达希亚热闹的商业街,很难想象这幅流离失所的场面仅仅发生在去年9月。在停火协议达成后,居民迅速返回家园,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世界,这种韧性超乎寻常。一个悖论是,以色列希望通过惩罚平民来削弱真主党的政治基础,事实却是战争过后,当地人民更加支持真主党的抵抗运动。
在这里,政治标语和商业广告一样密集,街头的真主党旗帜和纳斯鲁拉画像随处可见,普通商铺也会悬挂这些标志。如果达希亚果真是“真主党重要据点“,那么似乎可以说,这里几乎人人都是真主党。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消灭真主党的目标几乎成为不可能的神话,因为它无法将真主党与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剥离开来。
他父母曾经的公寓旁边的楼宇已经被轰炸夷为平地,一楼底商是一家水果店,热情的老板给我看商铺被轰炸波及的照片,以及他后来如何修缮粉刷,重新营业。在人们哀悼逝去的家园和亲人的同时,重建工作已经同步展开。不少挖土机在废墟上初步清理瓦砾,只是被摧毁的建筑太多,也许把这些建筑废料运到哪儿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达希亚社区的灾难与新生
这样大规模的轰炸似乎不应称之为“斩首”行动,古人有云:名不正而言不顺,定义的谬误会让人们以为所谓的斩首行动仅仅波及高层。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个紧密的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承受着某个亲友的伤亡。
在普通的街头,一位在媒体工作的引路人指向路口悬挂的画像,说他们是因为寻呼机爆炸而去世,其中一个是她的朋友的画像。寻呼机爆炸事件影响深远,造成四千多人受伤,数十家当地医院为了收治伤者而人满为患。
许多遭受轰炸的目标令人意外。19家真主党附属的金融机构卡尔德哈桑银行(al-Qard al-Hasan)遭受袭击。黎巴嫩磅自2019年金融危机以来急速贬值,对美元汇率从1500疯狂上升到90000,如今美元已经成为黎巴嫩事实通行的货币。由于美元储备紧缺,许多银行开始限制储户进行美元取现,许多在2019年以前存入银行的“旧美元”变成了账户上的一个数字。
而在一片金融混乱中,卡尔德哈桑银行成为许多居民的生命线。在该银行存入的美元可以安全取现,而且根据伊斯兰金融原则,银行不收取存款利息。因此不仅是什叶派居民,许多基督教居民也在这里存款。以色列希望通过摧毁银行来摧毁真主党的金融支持系统。
去年10月,以色列军队试图从奥代塞越过边境进入黎巴嫩村庄时,遭受了真主党武装的激烈抵抗,以军在付出8人阵亡的代价后以色列被迫撤出。而一路的废墟居然不是在战争期间造成,而主要在停火协议生效后,真主党遵守协议撤至利塔尼河以北,以色列军队在没有遭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短暂开进黎巴嫩南部,沿路轰炸所有居民建筑,以此阻止流离失所的人们返回家园。以色列希望在黎巴嫩南部得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无人缓冲区。
黎巴嫩南部部分村庄成为一片废墟
回到纳巴泰,我们在市镇中心停留小憩。这里开始有部分居民返回,仍然完好的房屋悬挂着一排烈士照片以及真主党和阿迈勒运动的旗帜,路边好几家杂货铺正在营业,塑料靠椅上坐着一群一边抽水烟一边闲聊的大叔。
这是一趟寻访灾难的旅程,但我的感受又远远超过了对灾难的体验,当地人们生活的韧性和乐观冲淡了悲伤的情绪。其实不必到访当地,从满目疮痍的新闻照片和那些纸面上的伤亡数字,社交媒体上疯传的那些触目惊心的视频,立即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悲悯。唯独抵抗的精气神是无法体现在这些新闻报道中的,它存在于具体的人身上,必须置身于这个具体的情境下才能感受到。
毕竟在我们对那些丧失家园和亲朋好友的人有着怎样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人道主义悲悯容易导向失败主义。这是一群在强权和武力下被碾压的人们,回顾这个地区的连年战争和动乱,悲悯将会轻易地转向悲观。然而,抵抗着的人对胜利和失败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义方式。用当地人总挂在嘴边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坚守这条道路。
为什么黎巴嫩这个小小的国家,乃至于黎巴嫩南部这片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北京大兴区的地方,成为以色列如鲠在喉的一块硬骨头?带着这个强烈的疑问,我与当地的部分官员、学者、媒体工作人员和普通人交流,初步了解了真主党的真实面貌。
1、记者:奥斯梅恩加盟加拉塔萨雷交易没有问题,球员年薪共2100万欧,奥斯梅恩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