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财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有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近日披露的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同比增长9.2%、5.9%、4.3%。可以看到,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回升向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上半年,财政政策在惠民生、促消费等领域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在保障民生方面,财政政策持续围绕养老、公共卫生、教育等重点领域发力,让居民收入更稳定、保障更扎实。如2025年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预计减免利息约24.8亿元,惠及约600万名高校毕业生。
在促消费方面,今年中央财政拿出“真金白银”,给消费者送出“大礼包”,上半年分两批预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62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并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今年以来,政策持续显效,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家具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高于去年全年1.5个百分点。
去年四季度,我国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三年每年2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今年以来,置换政策实施效果已逐步显现,地方需要自行化解的隐性债务规模大幅减少,腾出更多资源用于保民生、促发展,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继续实施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要继续做好促消费这篇“大文章”,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支持各地推广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在进一步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的同时,持续提升消费便利度和体验感。二是要紧盯老百姓急难愁盼,在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持续巩固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是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与货币、产业、贸易等政策联动,打好政策“组合拳”,为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持续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国民经济顶压前行,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相信随着下半年宏观政策工具箱不断发力显效,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将不断涌现,进一步支撑经济回升向好。(央广财经评论员 宓迪)
1、专访“小巨人”擎朗智能CEO李通:中国向智造强国迈进离不开持续的科技创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