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0 00:20 作者:乱武西风
独家|绿色转型路上,金砖国家该如何走出自己的“公正之路”?
Club提要:在“2025金砖峰会:里约—北京对话会”上,北京对话特约专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主任唐晓阳与来自巴西、阿根廷的三位专家围绕“多极世界中的绿色转型与气候合作”展开深入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金砖国家在全球绿色转型进程中肩负重要使命,但路径与节奏仍不一致,公平性与技术合作是关键议题。
中巴绿色合作已初见成效,值得金砖国家借鉴,但仍需在治理结构、技术转移和转型正义等方面跨越障碍。发达国家定义下的“公正转型”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金砖应携手推动更加包容的绿色发展机制,真正实现“共转型、共发展”。
以下为唐晓阳与巴西金砖国家政策中心副主任玛丽亚·埃琳娜·罗德里格斯(Maria Elana Rodriguez)、阿根廷罗萨里奥国立大学教授玛丽亚·诺埃尔·杜索特(María Noel Dussort)、克拉丽莎·贾卡利亚(Clarisa Giaccaglia)围绕“多极世界中的绿色转型与气候合作”议题展开的对话。
Club Briefing: At the “2025 BRICS Summit Outlook: Rio–Beijing Dialogue”, Tang Xiaoyang, Senior Fellow with Beijing Club for International Dialogue and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Tsinghua University, was joined by three leading scholars from Brazil and Argentina in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Green Transition and Climate Cooperation in a Multipolar World.”
The experts agreed that BRICS countries bear significant responsibility in the global green transition. However, differences in pace, development paths, and governance frameworks remain. Key challenges such as equity,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stitutional collaboration must be addressed.
China–Brazil cooperation in green energy has shown early promise and offers valuable lessons for the broader BRICS community. Nevertheless, obstacles related to governance structures, technology flows, and transition justice persist. The prevailing definition of a “just transition,” shaped largely by developed economies, may not fit the realities of the Global South. BRICS countrie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promote a mo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model for green development—one that enables shared transformation and shared prosperity.
The following is the dialogue between Prof. Tang Xiaoyang and:
Maria Elana Rodriguez, Deputy Director of the BRICS Policy Center (Brazil); María Noel Dussort,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Rosario (Argentina); Clarisa Giaccaglia, Argentine climate expert and policy advisor.
研讨会发言嘉宾合影(图源:北京对话)
(以下内容为三位专家就同一议题展开的讨论,以对话形式呈现)
唐晓阳:巴西绿色政策的积极推广明显引导了中国投资向新能源领域倾斜。过去十年间,中国在巴西的投资项目数量显著增长,尽管投资总额增长不明显,这背后存在多重原因:首先,当前投资项目更多集中在制造业和新能源领域(而非过去的矿产开发),单个项目的资金规模相对较小;其次,部分投资属于本地化再投资,未完全体现在跨境资金流动数据中。
2023年中国在巴西投资的领域分布显示:电力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占很大比重;其次是汽车制造和电子产业,而汽车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从地域分布看,投资仍集中在圣保罗等东南部地区,但已开始向北部拓展。观察2010-2023年的数据可见,2019年后约60%的中国投资与新能源相关,这表明中国资本正持续转向可持续能源领域——这一趋势与巴西的政策导向和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战略契合。
唐晓阳在“2025金砖峰会展望:里约—北京对话会”上发言(图源:北京对话)
玛丽亚·埃琳娜·罗德里格斯:能源领域正经历深刻变革,这对当前温室气体排放及全球变暖减缓的讨论至关重要。金砖国家在这场所谓的"能源转型"中扮演核心角色——不仅因其寻求变革性解决方案的定位,更因其在全球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巨大比重,必将影响其他国家的转型路径。具体数据显示,金砖国家占全球煤炭消费的74%及产量的70%,天然气产量占37%、消费占36%,石油衍生品消费占37%、原油产量占42%。这些数据印证了其在能源议程中的核心地位:既是主要排放源,也是增长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观察能源结构与电力矩阵可见,化石能源主导中国、沙特、伊朗、俄罗斯、南非、埃及、印尼等国,其中煤炭、天然气、石油各有侧重。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巴西以生物质能和水电为主,而埃塞俄比亚虽可再生能源占比高,但源于严重电力短缺。电力矩阵中,煤炭主导中国、印度、南非、印尼的电力系统,天然气则在俄罗斯、沙特、埃及、阿联酋和伊朗占优势。水电在巴西和埃塞俄比亚占重要地位,虽然风电和光伏在中国、印度增长显著,但尚未超越煤炭,巴西也在逐步推进这一进程。
中国在金砖能源转型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作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主要供应国和最大应用市场,中国在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在改变全球南方国家获取清洁能源的经济可行性。这种技术扩散不是简单的设备出口,而是包含本土化生产、技术适配和能力建设的系统过程。尽管面临ESG标准等方面的争议,但中国企业的"渐进式技术转移"模式——即先建立市场基础再逐步提升本地化率——正在巴西等国家显现成效。这种务实路径或许正是金砖能源转型最具启示意义的实践智慧。
国家电投在巴西建设的帕纳蒂光伏电站(图源:巴西塞阿腊州政府)
唐晓阳:中国对新能源的投资多为新建项目,而非简单的资产收购。从中国政策视角来看,虽然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国(涵盖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但中巴两国发展新能源的底层逻辑存在差异:巴西更侧重环境保护维度,而中国则将新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深度绑定。对中国而言,新能源不仅替代传统能源,更是实现能源多元化和总量扩张的关键途径——在中东局势动荡的背景下,过度依赖石油进口将带来巨大经济风险,风能、太阳能的补充能有效分散这种风险。此外,伴随人工智能普及和电气化加速,中国过去五年用电量激增(地铁电动扶梯、家庭电器、AI数据中心等新需求涌现),这些增量电力很大程度上由清洁能源补充。
玛丽亚·埃琳娜·罗德里格斯:除了能源结构,能源贫困与电力可及性问题同样关键。虽然多数金砖国家宣称基本实现全民用电覆盖,但实际数据表明:印度仍有约1100万人、印尼200万人缺电,南非虽然宣称86%通电率但供电极不稳定,埃塞俄比亚仅55%人口能用上电。清洁烹饪燃料的普及率更低:埃塞俄比亚仅8%、伊朗20%、印度70%,只有印尼达到90%。这些数据提醒我们,不能脱离能源贫困孤立讨论能源转型。
唐晓阳: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不在于发电能力,而在于电网覆盖——中国通过分散式风光发电系统,成功将电力延伸至偏远山区。这一经验对巴西具有参考价值,特别是亚马逊等输电困难地区,小型风光发电系统配合储能电池,既能解决用电问题,又能为当地工业化奠定能源基础。
关于ESG争议,以比亚迪在巴西遭遇的劳工问题和技术转让争议为例:有观点称中国汽车工厂“只有轮胎使用巴西空气”(意指零部件全进口),或指责中国工人“奴隶式劳动条件”。这实际反映了文化认知差异:首先,中国工人对工作条件的评价标准源于自身发展历程(当前条件已较40年前显著改善);其次,根据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经验,急于求成的技术转让反而难以持续——当企业实现稳定盈利、培养出熟练工人后,自然会逐步推进零部件本地化。这一渐进过程需要中巴双方通过商业对话(而非政治或法律施压)达成理解,否则可能吓退潜在投资者,反而阻碍长期合作。
玛丽亚·埃琳娜·罗德里格斯: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金砖国家对能源转型的独特理解。尽管都在谈论"公正、公平的能源转型",但金砖国家坚持认为转型路径应由各国自主决定,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这一立场在历次峰会中都得到明确强调:各国应根据自身气候条件、经济结构选择能源组合,包括继续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直至实现碳中和目标(多数国家设定在2060年左右)。这种强调国家主权和技术中立的原则,与西方推动的统一步调形成鲜明对比。实践中,中国、印度、印尼仍在大力投资新建煤矿,表明去碳化将是个漫长过程。
玛丽亚·诺埃尔·杜索特:当前国际议程中所描绘的能源转型是否真的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公正转型”,仍是一个关键问题。“绿色转型”这一概念通常与“去碳化经济”联系在一起,它确实代表了提高气候目标的一种路径,但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主导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新全球竞争。在此背景下,“转型”的定义在政治上尚无共识。
我们从上周波恩关于《公正转型工作计划》的谈判中可以观察到,国际上在这一问题上主要存在两种立场:一方面,发达国家坚定主张通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实现转型,并强调保障相关行业就业者的公平劳动条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主张一个“整体性、公正”的转型,涵盖的不仅是能源领域,还包括经济发展等更广泛的领域。我们知道,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与“去碳化”双重压力。
2025年6月11日至6月2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附属科学技术咨询机构(SBSTA)第62次会议和《公约》附属履行机构(SBI)第62次会议及相应会前集团协调会、授权活动等在德国波恩举行。生态环境部组织中国政府代表团与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担任代表团团长。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陈志华作为代表团副团长,率国际部、统计部、市场部、政策部相关同志作为代表团成员与会。(图源: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2023年6月,波恩气候变化大会谈判(图源: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波恩环境局)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公正的、整体性的转型”?这意味着一个不让任何人掉队的转型,一个为未来世代保护生态系统的转型。尽管每个国家有权选择适合自身的公正程序和路径,正如玛丽亚·埃琳娜之前所说,我们应避免制造新的牺牲者,避免再现破坏性的模式,而令全球强国再次成为唯一受益者。
唐晓阳:在探讨“公正转型”概念时,我们必须首先厘清“公正”的本质及其主体性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公正的评判标准存在根本差异——这种认知鸿沟正是当前转型困境的深层根源。事实上,即便在单一国家内部,不同政治阵营对公正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以美国为例,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纲领本质上将国家主义作为最高公正准则。在这种充满政治算计的话语体系中,任何关于公正的讨论都难免沦为空洞的口号。
我认为,我们需要回归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经典论述:真正的公正应当服务于整体利益。只有当全球社会形成“以地球共同体福祉为先”的共识,我们才能建立有效的气候正义框架与发展平衡机制。那些仅以本国或区域利益为终极评判标准的行为体——当他们将全球公共利益置于次要地位时——其所谓的“公正转型”承诺不过是随时可能因利益变化而撤销的政治修辞。
玛丽亚·诺埃尔·杜索特:我们正处于全球权力平衡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阶段。在这场转型的核心,我们认为金砖论坛已经成为全球政治与经济战略的关键枢纽,吸引了全球各国的关注与参与。在这一背景下,金砖国家在推动“公正转型”方面的领导力与决心,对于争取发展中市场所期待的共识至关重要。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金砖国家在这方面发挥的领导作用。在G20议程中,关于“公正能源转型”的讨论在近几年已经深受金砖国家影响——无论是2023年担任G20主席国的印度,2024年的巴西,还是今年轮值主席国的南非,均在这一议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唐晓阳:全球南方国家间存在着切实的共同发展诉求。我们完全可以在南方国家内部构建更具操作性的公正协商机制,同时保持与发达国家的建设性对话。过去十年的实践已经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图景:在现有政策框架下,电动汽车、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组等领域相继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许多绿色科技已摆脱对财政补贴的依赖。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创新,这些产业正以其不断提升的产品竞争力赢得消费者认可,形成市场化的发展动能。
这种新趋势为全球南方国家开辟了独特的发展路径:我们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不仅是为了履行国际气候承诺,更是要解决偏远地区能源可及性这一发展瓶颈;我们推广电动汽车,除减排考量外,同样看重其带来的操控性能提升、智能网联功能等实际效益。些新兴现象正以其内生动力,持续推动全球南方的能源转型进程。
玛丽亚·诺埃尔·杜索特:我们正站在一个独特而充满潜力的十字路口,对拉美而言尤为重要。巴西不仅担任金砖论坛主席国,还将主办具有关键意义的第三十届缔约方大会(COP30),将在贝伦举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能够推动全球南方的优先议题实现与国际议程的对接。
在这方面,我们认为金砖国家朝着COP30迈出的重要一步,是首次在气候融资方面达成一致立场,其中包括支持《巴黎协定》第9.1条款。这也契合了“从巴库到贝伦路线图”中的建议,目标是将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提高至至少1.3万亿美元。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金砖国家能源部长们呼吁加强伙伴关系,支持开放、公平和非歧视性的国际能源市场,并鼓励在贸易中使用本国货币。他们也主张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优惠性和低成本融资,并强调金砖新开发银行在推动可持续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作用。
位于上海世博园区的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图源:新华社)
气候融资必须成为全球金融架构的核心支柱,并成为实现“公正转型”的结构性支点。换句话说,没有气候融资,就没有气候正义,也不可能有实质性气候行动。
最后总结一下,COP30 对全球南方,尤其是对拉美而言,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在巴西的领导下,我们应大声表达我们希望实现的转型方向——一个和平的、民主的、全球包容性的转型。非常感谢大家!
1、朱拉尼下令军队撤出苏伟达,叙利亚南部大战一触即发,开启“占山为王”模式!
2、越南下龙湾发生游船倾覆事故,已致27死,越南下龙湾位置图
3、已进驻15省区市,二十届中央第六轮巡视进驻即将完成,第六轮中央巡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