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博览会首发展品 剧透未来空中交通
证券时报记者 陈雨康
以“启航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为主题的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7月23日至7月26日在上海举办。近300家低空产业链上下游参展商带来了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飞行模拟器、航空增程器等尖端成果,其中,超19款产品实现了博览会全球首发,25件产品为国内首发展品。值得关注的是,许多展品均实现了完全国产化,技术水平也达到了全球领先。
“空中救护车”飞进了展馆。维新宇航自主研发的Vector 5全球首款7座3吨级商用载人(载货、EMS)多用途eVTOL在本届博览会上实现了全球首发。记者获悉,这是全球首款专为医疗救援(EMS)和搜索救援(SAR)设计的大载重eVTOL飞行器,最大载荷达680公斤,最大航程为300公里,巡航速度可达每小时250公里。
维新宇航总经理助理孙枭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款Vector 5飞行器的研发和生产均是100%国产化,其机舱长达3米多,可容纳一系列基础医疗设施,包括长达2.3米的担架等。预计今年年底,Vector 5飞行器将实现首次试飞,明年开始取证,2027年—2028年进入量产阶段。
如同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离不开服务区、加油站等设施,未来低空飞行器也有专属的“收费站”“服务区”和“加油站”。来到上海航眺科技有限公司展区,垂直载人飞行器立体智能起降平台(模型)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眼前。该平台适用于eVTOL等先进飞行器及各类垂直起降设施,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航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超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款立体智能起降平台,区别于传统停机坪,可以理解为低空飞行器的“收费站”“服务区”和“加油站”。作为装配式平台,它的内部涵盖21套系统,包括高压充电装置、消防系统、商业体等。这套平台的组装非常便捷,只需要不到15天即可完成。目前该套产品的在手订单充足,预售订单额已超过80亿元。未来,垂直载人飞行器立体智能起降平台将在许多城市铺开建设。
随着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商业化进程提速,低空飞行员将成为未来职场的“香馍馍”,飞行员培训无疑是一片蓝海。
上海艾麦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首发展品——仟米壹号eVTOL飞行模拟器。记者从展位上获悉,这款eVTOL飞行模拟器创新性地将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低空飞行训练,打造数字孪生的低空空域、三维沉浸的训练环境、全动仿真的低空飞行模拟器,为培养eVTOL试飞员、飞行员、维修人员等提供低成本、高仿真、高安全、沉浸式的创新解决方案。
上海艾麦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捷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展出的仟米壹号是国内首台eVTOL飞行模拟器。该模拟器可以1:1还原eVTOL飞行时的所有操作和状态,助力eVTOL飞行员的日常训练。在模拟器的帮助下,飞行员的训练时间可以缩短约70%,国际上训练一名eVTOL飞行员往往需要8个月左右,仟米壹号则只需要3个月。培养一名飞行员的成本也下降了约七成。公司在eVTOL飞行模拟器上的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绝对领先,力争通过2—3年追赶海外竞争对手。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产业、生态、场景。低空经济产业是根基,生态支撑起环境,场景拉动需求。通过展览、论坛、演示等形式,深度剖析产业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生态要素配置、加速场景落地实践,搭建起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平台,为低空经济注入强劲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