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第39期|伊朗的战略转变:区域稳定、能源安全与多边合作
7月25日,北京对话举办第39期“洞察(Insights from Insiders)”系列讲座。本期讲座以“伊朗的战略转变:区域稳定、能源安全与多边合作”为主题,邀请伊朗外交部副部长、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IPIS)所长赛义德·哈蒂布扎德(Saeed Khatibzadeh)主讲。韩桦主持。
赛义德首先介绍了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基本情况。他指出,伊朗的工业化进程曾高度依赖美国和欧洲的技术设备,但在遭遇制裁后被迫做出战略调整,以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有效恢复和重建为目标,不断弥补自身短板。面临外部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伊朗始终坚持战略自主原则,通过技术革新和反制措施维护国家安全,避免地区局势升级。
伊朗外交部副部长、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赛义德·哈蒂布扎德(图源:北京对话)
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希尔戈拉米(图源:北京对话)
伊朗驻华使馆参赞皮尔皮兰(图源:北京对话)
赛义德表示,伊朗高度重视与中国的战略合作,愿与中方共同推动中伊25年全面合作计划落地,并与中国在地区安全、工业贸易等领域深化合作。
与会专家围绕中东局势、伊美以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双方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地区冲突,尤其在沙特与伊朗的和解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金砖国家成员,中国、伊朗与印度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冲突政治解决,不断完善区域与国际合作机制。
与会专家交流讨论现场(图源:北京对话)
本期讲座的与会专家和嘉宾还包括:伊朗政治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希尔戈拉米(Khalil Shirgholami);伊朗驻华使馆参赞皮尔皮兰(Reza Pirpiran);伊朗驻华使馆二秘博左格扎戴(Rohollah Bozorgzadeh);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翟东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陆瑾;宁夏大学学术副校长、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高级专家尚艳丽;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系主任唐晓阳;西北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晋;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魏亮;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戎。
与会专家合影(图源:北京对话)
1、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希望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 厚植报国情怀
2、拉美观察丨美关税大棒砸向巴西 50%税率撕裂美巴贸易互补性
3、从这两件事可做某些推断:美方可能在为特朗普访华做准备,特朗普访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