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0 08:41 作者:瀚淋
科技观察:智谱GLM-4.5,这款国产旗舰大模型开源成全球焦点,智谱电子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 胡雨薇】编者的话:中国又一款大模型宣布开源!此次推出新模型的是曾被美国AI巨头OpenAI点名的竞争对手中国AI企业智谱。该公司于28日晚正式发布新一代旗舰大模型GLM-4.5,这是一款专为智能体应用打造的基础模型,在复杂推理、代码生成及智能体交互等通用能力上实现能力融合与技术突破,综合测试性能已跻身全球领先行列。美国科技网站Techi认为,中国AI发展正清晰呈现“易获取”的趋势:“智谱不仅在追赶深度求索、OpenAI等行业巨头,更在努力与之同台竞技”。针对这款国产大模型具有哪些最新的特点与突破、为何要全面开源、此举对中国大模型发展的影响等话题,《环球时报》记者28日专访了智谱首席执行官张鹏。
“全球第三、国产第一、开源第一”
中国AI企业智谱28日晚官宣的大模型性能要点如下:新一代旗舰大模型GLM-4.5在包含推理、代码、智能体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达到开源SOTA(意为“当前最佳技术”或“最前沿水平”);为综合衡量模型的通用能力,该研制团队选择最具代表性的12个评测基准,在综合平均分中,GLM-4.5取得了全球模型第三、国产模型第一、开源模型第一。用户可通过智谱大模型开放平台使用该模型,其开源版本也将同步登陆Hugging-Face与ModelScope平台。
这款新模型的发布,代表了AI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转变。它不再满足于扮演一个被动回答问题的“聊天机器人”,而是要成为能够理解复杂目标、自主规划并执行多步骤任务的“AI员工”,可以完整执行一些任务。例如,用户通过该公司网站使用大模型时,仅用一句简单的指令,就可让GLM-4.5独立开发出具备搜索功能的“谷歌”网站、可以发弹幕的“B站”,甚至直接上线一个完整的“Flappy Bird”小游戏。
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受到世界瞩目。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GLM-4.5和GLM-4.5-Air使用了相似的训练流程:首先在15万亿token的通用数据上进行了预训练,此后在代码、推理、智能体等领域的8万亿token数据上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通过强化学习进一步增强模型推理、代码与智能体能力。GLM-4.5参数量为DeepSeek-R1的1/2、Kimi-K2的1/3,但在多项标准基准测试中表现得更为出色,这得益于GLM模型的更高参数效率。
智谱旗舰大模型发布仅10小时,便引发全球媒体关注。外媒报道普遍聚焦该模型“成本更低、性能更优”的特性,部分媒体还对其参数进行了详细解析与同类对比。目前该系列模型API调用价格低至输入0.8元/百万tokens、输出2元/百万tokens;高速版最高可达 100tokens/秒。
28日发布模型后不到两个小时,X平台就在首页推荐了GLM-4.5这款中国大模型。发布12小时后,它已经位列国际开源社区Hugging-Face榜单全球第二,创增速纪录。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网站28日称:“中国企业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不仅智能化水平提升,使用成本也持续降低,这与深度求索(DeepSeek)当年震动市场的核心突破优势相呼应。”
印度财经媒体MINT则在报道中评价称:“GLM-4.5的发布,正值中国AI初创企业活跃度不断提升的阶段——在这个长期由美国企业主导的领域,众多中国初创企业正全力提升市场知名度与行业认可度。更强大、更易获取的模型持续推出,或将为国内外AI竞争注入新动能。”
路透社28日在报道中提到,作为中国“AI六小虎”之一的智谱,自今年6月被OpenAI“点名”后便备受关注。彭博社也在当日报道中称,OpenAI挑战者智谱AI发布全新开源模型,试图在这个蓬勃发展的行业中抢占制高点,为未来技术进步树立行业标准。另一家美国知名科技媒体VentureBeat则在报道中提到:“GLM-4.5的发布为企业团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高性能的基础模型。对于平衡创新、绩效和运营限制的团队来说,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选择。”印度媒体Data Request的报道称:“这家脱胎于清华大学的企业持续拓展通用语言模型(GLM)系列,旨在让先进AI技术更易获取。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系统向更高自主性迈出了重要一步。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OpenAI等全球玩家竞争对手的地位。”美国科技网站Techi认为,随着更多企业推出开源模型并压低价格,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AI竞争的核心参与者,力争占据领先地位。未来几个月,这些快速变化将带来何种影响——是催生新的监管政策,还是推动新的技术创新,仍有待观察。
除了智谱旗舰大模型的性能,美国媒体还对中国AI产业界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的重大举措保持关注。美国CNBC网站28日另一篇文章称,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日前宣布成立两家新的产业联盟,旨在发展国内生态系统,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以应对美国对先进芯片出口的限制。
“中国开源大模型浪潮的一部分”
受到外界高度关注的除了这款国产大模型的性能,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本次将旗舰模型以最高开放协议MIT协议进行全面开源的态势。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节点进行全面开源?开源策略又将对中国国产大模型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深刻影响?
智谱首席执行官张鹏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智谱是国内最早进行大模型开源的AI企业之一,曾多次进行大模型开源。2022年,该公司曾把千亿基座模型开源,当时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包括苹果、OpenAI在内的全球头部企业纷纷下载进行对比分析。2023年初,ChatGPT开始流行时,智谱又开源了一个6B的模型,可以直接在笔记本电脑运行。之后,更多国内企业开始尝试用开源策略,公众也对开源有了更多的了解。
谈到此次开源出于哪些考量,张鹏表示,首先,从学术界和国家战略来讲,开源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方向。其次,从企业来讲,每次开源时间节点的选择都有一些特殊考量,“我们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上开源,可以促进产业界、学术界重新思考AI的发展,重新思考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前景,甚至探寻下一个新的计算范式。”
多家国外科技类网站将智谱此次全面开源看作是“中国开源大模型浪潮的一部分”。美国科技媒体VentureBeat28日的文章称,GLM-4.5的发布正值中国开源模型竞争激烈的时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阿里巴巴Qwen团队的模型。在短短几天内,Qwen发布了4个新的开源大语言模型,其中包括专注于推理的版本,目前在多项推理基准测试中,已经超越或追平了OpenAI的o4-mini和谷歌的Gemini 2.5 Pro等先进模型。
7月28日晚,继上周三连发后,阿里巴巴又推出新的开源模型——电影级视频生成模型通义万相Wan2.2。
下一个范式:成为“全优生”
一些西方媒体总是试图给智谱贴上“中国的OpenAI”等标签,这家中国AI企业与美国OpenAI公司发展路径和思路有哪些异同之处?
张鹏表示,第一个相似点是双方都在各自国家较早地开始训练大模型。OpenAI成立后,于2018年开始训练大模型,最早也是产学研结合,很多斯坦福的学生在OpenAI做研究。智谱2018年从清华孵化出来,2019年研究大模型方向,到2020年训练第一个模型,比OpenAI晚了一些,但在国内是最早的。张鹏提到:“2020年我们训练模型的时候,国内好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非得训练一个百亿、千亿级的通用模型?当时国内还是倡导训练小模型,一个亿参数就可以做特定任务。”
第二个相似点是双方都努力探索不同方向的能力边界。“大家都不知道人工智能的边界到底在哪里。OpenAI在2023年后探索了很多方向,比如o系列模型。我们也在探索各种各样的模型,例如我们此次发布的首个原生融合模型,就代表行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他介绍说,现有模型仍然算不上真正的通用模型:有些擅长编程,有些精于数学,有些在推理方面表现出色,但没有一个能在所有任务上都达到最佳表现。GLM-4.5 正是朝着统一各种能力这一目标努力,力求在一个模型中集成所有这些不同的能力。大模型的下一个范式,一定是把各种能力整合到一起,成为一个“全优生”,就像人一样,拥有越来越通用的能力。
张鹏表示,到今天,全球AI头部企业可能慢慢也在达成一定的共识。首先,基座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这一点上我们跟OpenAI有共通之处。但也有一些不一样的点,我们不像OpenAI那样全封闭,而是用开放的思路发展科学、发展技术,带动产学研合作,在我们最强的基座模型方面,专注于让它的能力不断提升。”
探寻AI能力上限
美国日前刚公布了被外界称为“AI版星球大战”的“AI行动计划”,它可能会对中美AI竞争格局以及全球AI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鹏表示,从某种角度来看,美国这种强化自身AI领域优势的策略与思路,延续之前的“星际之门”,加大国家级的重投入,这可能会催生一种新的竞争。另一方面,AI发展到今天,本质还是在探索AGI的能力上限,甚至没有办法提前预知要投入多少成本。如果我们不努力,就要面临被落下的风险。但参与这种竞争,成本又比较大。这确实考验整体战略:应该花多大力气制定一个什么样的方案,并且能够让产学研的人员都加入其中,一起瞄着AI能力上限去努力。
对于智谱的发展愿景,张鹏认为,未来首先要增强对于AGI技术发展方向的认知,保持对AGI未来态势的关注,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第二个就是探索智能的上限,并且在探索能力上限的过程中,找到什么是AI真正的应用场景。
张鹏认为,从算法的角度看,下一个AI的范式能不能踩中,是不是第一个提出来的,是智谱在整个发展路径上必须关注的事情。“与全球科学家一起探索科学边界,以及为满足中国AI发展需求做一些正确的事情,这是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一个定位。”
2、多位博主实车实路复刻懂车帝消失的前车:华为ADS完美变道、刹停, 一次都没撞
3、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为经济持续向新向好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