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许丰娜:“星链”断网,敲响太空组网风险的警钟

时间:2025-07-30 10:15 作者:X战匪

许丰娜:“星链”断网,敲响太空组网风险的警钟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旗下的“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发生故障,全球超过6.1万名用户遭遇突然“断网”。在故障持续的约2.5个小时内,全球多地远程医疗中断、在线教育瘫痪、企业交易受损,乌克兰前线军方通信也遭受严重威胁。同时,黑客组织DieNet宣称,将趁机对美国X平台服务器发起攻击,进一步加剧了用户恐慌蔓延。面对全球压力,Space X发布了致歉声明,称此次中断的导火索,是运行核心网络的关键内部软件服务出现故障,详细原因目前仍在调查中。

此次 “星链” 系统突发故障,再次将卫星互联网规模扩张背后的战略安全隐患与争议推到台前。自2019年发射以来,每年陨落的“星链”卫星越来越多,2022年199 颗、2023年254颗、2024年更有316颗卫星坠入大气层烧毁。截至今年6月9日,SpaceX累计发射的8875颗“星链”卫星中,已确认陨落1163颗,另有约3135颗处于爬升入轨或逐步陨落的不稳定状态。

当前太阳活动正处于高峰期,是“星链”卫星的轨道稳定性受到显著冲击的重要原因。而一边是不安定的轨道环境,一边是为抢占近地轨道而密集部署,二者叠加,不仅直接影响通信服务的连续性,更加剧了太空环境的安全危机,威胁近地轨道的使用安全。

从战略层面看,“星链”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其运行稳定性早已与全球数亿用户的通信安全、甚至部分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保障深度绑定。此次“星链”故障与卫星高陨落率的背后,既暴露了低轨卫星在极端空间天气下的技术短板,也凸显了单一主体主导全球卫星互联网时,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为各国推动卫星网络的多元共治、技术冗余建设敲响了警钟。

然而,卫星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一直未能引起各国足够重视。近年来,卫星互联网凭借抗干扰、广覆盖、快速部署等优势,逐渐成为各国青睐的新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也都纷纷加快布局,抢占空间频谱资源。在此背景下,各国的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快速、大规模地发射部署卫星,而对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卫星互联网安全风险则准备不足。

卫星互联网的安全风险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网络系统风险。卫星互联网由于其结构复杂、节点动态变化、供应链冗长等特点,系统脆弱性更加明显。在实践中,卫星互联网可能面临软件漏洞、服务嗅探、网络劫持等多种安全威胁。2022年2月,由卫星通信商美国卫讯公司(ViaSat)运营的KA-SAT卫星网络就曾遭遇网络攻击,造成乌克兰及德国各地的大批用户下线。

二是数据安全风险。卫星互联网的数据在存储、使用及无线传输中,面临着复杂且多元的安全挑战。其中,数据在传输环节极易成为窃听、劫持与篡改的攻击目标,不仅会导致用户核心隐私泄露,更可能引发数据真实性危机。2020年7 月,卫星定位领域巨头佳明(Garmin)遭遇WastedLocker勒索软件攻击,黑客通过加密其核心系统数据,直接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云服务与定位服务瘫痪,数百万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导航、运动追踪等功能,凸显了数据安全对卫星服务连续性的致命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卫星互联网天然具有跨国界覆盖的特性,数据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缺乏统一监管标准。这不仅加剧了数据出境的合规风险,也使得跨境数据的溯源、追责异常复杂,放大了全球数据治理的协同难题。

三是太空环境安全风险。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13万颗大型星座卫星计划部署,导致在轨碰撞风险急剧增加。2021年7月和10月,两颗“星链”卫星先后抵近我国空间站,我方被迫实施预防性避碰操作。可以预见类似事件未来可能频繁发生,严重威胁我国空间资产和航天员的安全。

卫星互联网安全风险的国际联动效应对加强太空全球治理提出了迫切要求。我国作为航天大国和互联网大国,应积极推动卫星互联网全球治理机制变革,促进各国共享卫星互联网安全和发展红利,推动构建太空人类命运共同体。针对日益复杂的卫星互联网安全风险,从技术、监管和国际合作等多维度贡献中国方案。

技术层面,应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如通过运用太空碎片预警和监测系统、卫星防碰撞技术等手段加强卫星物理安全防护;加强卫星通信网络安全架构设计,促进保密传输、认证鉴权等流程的一体化;从POP节点和云端服务角度保障卫星互联网平稳运行,并强化卫星载荷和地面段安全防护,等等。

监管层面,应进一步完善国内外规则体系,特别是完善数据安全法规,规范卫星数据共享和使用管理。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太空碎片治理、太空交通管理等国际规则谈判,制定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条例,并在双边区域层面推动软法治理,完善卫星数据共享机制、卫星互联网技术和安全操作规范标准等。

国际合作层面,应拓展双多边航天合作,依托国际电信联盟设立卫星事件应急中心,共享威胁情报(如太阳磁暴预警、黑客攻击特征)。同时加强频轨资源国际协调,为后发国家预留空间。在这一方面,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亚太空间组织等平台机制,与全球南方国家、区域发达国家等开展商业航天合作和最佳实践交流。

“星链” 断网事件如同一面棱镜,既照见了卫星互联网作为战略公共产品的巨大价值,更折射出其背后潜藏的系统性安全风险。面对这场人类探索太空、发展太空的考验,唯有将技术创新、监管约束和国际合作熔铸成“数字防线”,才能在星辰大海的开拓中,守护人类共有的信息边疆,让卫星互联网真正成为照亮文明进程的“太空灯塔”。(作者是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Top

1、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候选名单公示,广东这名教师上榜!

2、国泰海通:育儿补贴规模或达年均千亿,提振乳品等行业需求

3、韩国人拍「鬼吹灯」,稍微差点意思,韩国看鬼吹灯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sjzclz.cn/INW/detail/utpwox.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X战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