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国芯+国模」双擎驱动,阶跃星辰能否冲出AI红海?,阶跃型号

时间:2025-07-31 15:58 作者:无为秀才

「国芯+国模」双擎驱动,阶跃星辰能否冲出AI红海?,阶跃型号

文 / 道哥 

7月25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开幕前夕,成立仅两年的大模型创业公司「阶跃星辰」高调宣布了一系列重磅消息:

新基座大模型Step 3亮相并宣布即将开源、联合国产芯片厂商成立生态联盟、5亿美元新融资计划曝光。

阶跃星辰创始人、CEO 姜大昕,图源,阶跃星辰官微

这些举措折射出这家被称为“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新星企业,正试图以“国芯+国模”的组合抢占本土市场。

01 开源、结盟、融资,三张“王牌”够不够硬?

阶跃星辰创始人、CEO姜大昕在发布会中介绍,Step 3是阶跃星辰推出的首个全尺寸、原生多模态推理模型,采用了先进的MoE(混合专家)架构,模型总参数规模达321B,激活参数量为38B。

这一设计令Step 3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推理成本,据悉,Step 3具备视觉感知和复杂推理能力,能够跨领域理解复杂知识、进行数学与视觉信息的交叉分析,也能处理日常生活场景下的各类视觉解析任务。

在多项权威榜单上,Step 3取得了开源多模态推理模型的最好成绩。此外,7月31日该模型将向全球企业和开发者开源。“选择开源是为了让更多开发者参与,将模型能力真正转化为应用价值。”姜大昕说。

图源,阶跃星辰官微

Step 3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对算力效率的追求,通过架构和工程优化,Step 3的分布式推理吞吐量比DeepSeek-R1高出70%。换言之,在相同硬件环境下,Step 3可将单位算力的推理产出提升至同类模型的数倍,这意味着企业部署大模型时可大幅节省成本,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平衡。

姜大昕在发布会上比喻:“大模型如果要真正进入生产生活,不能只在超算中心跑得飞快、论文里成绩漂亮,而是要在真实世界里快速响应、低成本部署、长时间稳定运行。”

面对AI算力“卡脖子”困境,阶跃星辰选择和国内芯片产业“抱团”破局。

在发布会现场,阶跃星辰发起“模芯生态创新联盟”,联合华为昇腾、壁仞科技、燧原科技、无问芯穹、摩尔线程、沐曦、寒武纪等近十家国产GPU及算力基础厂商,共同打通模型与芯片、平台的全链路技术。

《智百道》分析,这一联盟几乎汇聚了国内AI芯片领域的“半壁江山”,其成员大多是与英伟达正面竞争的GPU和AI芯片企业。联盟成立的目的在于,通过模型和芯片产业链的联合创新,提升大模型对本土芯片的适配性与算力效率,加速推动大模型在各行业的落地应用。

据悉,目前华为昇腾芯片已经率先完成了对Step 3的适配运行,沐曦、天数智芯、燧原科技等也初步实现了Step 3在其芯片上的运行,其余联盟成员的适配工作也在推进中。

发布会当天,阶跃星辰还公布了一项新资本进展,将获得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投)战略入股,并与其签署深度合作协议。上海国投生态体系将参与投资阶跃星辰的新一轮融资,融资规模预计超过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亿元),有望成为2025年以来中国大模型领域最大的一笔单轮融资。

02 10 亿营收目标,B2B2C模式能否兑现?

发布会上,阶跃星辰还宣布,年度业绩目标为10亿元。据《财新》,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接受采访表示,营收中一半以上来自与手机厂商和新能源汽车厂商在AI助手上的合作,剩余来自与国泰海通等金融企业、与中国电信在数字电话亭等方面的合作。

对于一家成立仅两年的创业公司来说,挑战不仅在于技术攻关,更在于如何跑通商业模式。

当前,大模型行业正从GPT范式的1.0时代迈向强化学习加持的2.0时代,持续投入训练基础模型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少,许多参与者在这个关口选择了放慢脚步甚至退出。这背后既有技术门槛,也有商业现实的考验,模型研发烧钱且短期内难以直接变现。

然而,姜大昕认为大模型的商业化与通向AGI的技术目标并不矛盾,而是相互牵引。模型能力决定了应用的上限,而具体应用场景和数据反过来又能促进模型进步,因此在他看来“两者并不存在选择问题”。正因如此,阶跃星辰自创立起就坚持“模型+应用”的双线发展路径。

图源,阶跃星辰官网

从发布会上披露的数据看,阶跃星辰的商业化已初见成效。

李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2025年上半年阶跃星辰已实现数亿元的合同收入,并且确认收入和毛利率水平都相当可观。他还强调,10亿元的营收目标是指确认性收入(即已签约并交付的收入),而非尚未落地的订单,这意味着这一目标具有较高确定性。

阶跃星辰的商业打法在业界显得不太一样,从一开始便发力与行业头部客户共创面向C端用户的产品级AI解决方案。这种模式下,大模型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接口,而是嵌入具体产品、面向终端用户的完整解决方案。

举例来说,消费者或许并不知道某品牌手机的智能助手背后运行的是阶跃星辰的大模型,但正是通过这种“幕后赋能”的方式,阶跃星辰找到了快速获取规模用户和收入的路径,即通过企业客户直接服务C端用户,实现规模化变现。

《智百道》发现,阶跃星辰目前的收入结构呈现出“高毛利”的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其纯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以及瞄准高价值场景的业务布局。相比一些依赖大规模补贴获取C端流量的AI应用,阶跃星辰通过与头部客户合作并覆盖C端业务,可以让营收更稳健,也确保了利润率。其中,手机、汽车、物联网等关键终端场景是阶跃星辰发力的重点领域。

据阶跃星辰官方披露,截至目前,其已与国内超过一半的头部手机厂商合作,打造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代理功能;在汽车行业,与吉利等头部车企共建车载智能座舱;此外,在金融、零售等多个垂直领域,也正与相关龙头企业探索面向C端用户的场景化AI应用。

图源,阶跃星辰官网

《智百道》认为,这种策略带来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其避开了与大厂在基础云服务上的正面交锋,专注于发挥自身技术灵活、迭代快速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程度更高的大模型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与头部企业的合作本身也形成了高壁垒,一旦大模型深度融入某款手机或汽车的核心功能,其替换成本和风险都很高,从而巩固了阶跃星辰的市场地位。

此外,资金和算力的持续投入,对于大模型公司来说是一道门槛,阶跃星辰自2023年创立以来融资脚步从未停歇——短短两年内,其已累计获得数亿美元投资,估值跻身独角兽行列。本次上海国投牵头的融资落地后,阶跃星辰将在资本和政企资源方面得到强有力的支撑,也将帮助其在算力采购、市场拓展上更有底气。

03 微软“老兵”班底,大模型护城河不止靠技术?

阶跃星辰由前微软全球副总裁姜大昕于2023年4月创立。姜大昕在微软工作长达16年,全面负责过必应(Bing)搜索引擎、智能语音助手Cortana、微软Azure云和Office 365等核心产品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研发。

作为微软NLP领域的元老级人物,他亲历了搜索技术从传统机器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每一次迭代,这种经历造也让他意识到多模态融合是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必由之路。据报道,阶跃星辰在2023年成立后的近一年里一直秘而不宣,埋头进行大模型训练,直到2024年3月才首次对外亮相,亮相即以万亿参数的Step-2模型“一鸣惊人”。

除了姜大昕,阶跃星辰的联合创始人朱亦博(联合创始人&系统负责人)曾在微软、字节跳动、谷歌任职,焦斌星(联合创始人&数据负责人)是微软必应核心搜索团队前负责人。“微软班底”在国内AI创业公司中并不多见,凭借创始团队在算法、工程、数据、系统等方面的经验,也为阶跃星辰自研发大模型提供了技术保障。

姜大昕认为,大模型的实际价值评估,需要同时满足四个关键维度,多模态(“多”)、开源(“开”)、能力强(“好”)、成本低(“省”),缺一不可。 这番理念也体现在Step 3的产品定位上——即让模型在各类软硬件环境下都能以可承担的成本运行,并产生实用价值。“我们不一定要求模型在每个单项指标上都是最强,但一定要做到随时随地‘跑得动’、‘用得起’,”姜大昕在发布会上说。

作为中国新兴的大模型创业公司代表,阶跃星辰正在以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拓展版图。

从此次发布会发布核心模型、拥抱开源,与国产芯片厂商结盟谋求生态共赢,到主动披露营收目标、强调商业闭环,可以看出这家公司正努力走出“大模型研发储备竞赛”的限制,踏上商业化落地的实质征程。

接下来阶跃星辰能否凭借“模型+应用”双轮驱动的战略实现持续高速成长,将是对其商业智慧和执行力的重大考验。正如姜大昕所言,大模型的征途上模型能力和应用场景缺一不可。在资本和产业伙伴的加持下,阶跃星辰或许有机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大模型创新之路,为“国芯国模”的崛起提供一个生动范例。

*题图由AI生成

Top

1、我国成功发射巴基斯坦遥感卫星01星,巴基斯坦航天计划2021

2、可以从感情上理解对日本的仇恨,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大家对日本的仇恨主要在哪里

3、污秽遍地,阳台挂满狗皮……情侣租户强占房子一年多,“门打开后正常人都受不了”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sjzclz.cn/LIS/detail/dghwmr.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无为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