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8 22:55 作者:萝卜吃萌兔
“查大和尚”只是开始——宗教领域也该来场反腐风暴了
释永信被查的消息一出,整个舆论场都炸了锅。少林寺的掌门人、名义上的“中华禅宗第一人”,竟然涉嫌挪用资金、违规占有寺产、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育有私生子……说实话,这年头和尚出事已经不新鲜了,真正让人关心的不是“这个和尚怎么了”,而是:“查完他,接下来查谁?”
不少人看热闹,看的是“少林寺塌房”;但有些人冷眼旁观,心里反而多了个疑问:为什么只是查了释永信?道士、牧师、神父、阿訇、伊玛目、以及全国数以万计的“宗教人士”里,就只有这个和尚出问题了?难不成,整个宗教界就这么一个“烂苹果”?难道其他人都圣洁如天使,不食人间烟火?
显然不是。
其实在基层跑一跑,问问当地老百姓,你会听到很多关于宗教场所、宗教人物的故事,有些甚至不比这次“和尚出事”低级。比如有的寺庙变成了牟利公司,香火钱、法事钱、捐赠资金几百万几百万地收,却几乎不交税、不报账;有的道观则靠风水玄学忽悠人,摇身一变成“咨询公司”;而某些清真寺、宗教学校在个别地区变成了“地方势力的庇护所”,不仅非法扩建、聚敛钱财,甚至染指基层政治,搞意识形态渗透。
你说这是宗教信仰的正常发展?那可真是对信仰的侮辱。
中国宪法保障公民信仰自由,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保障信仰,不等于放任宗教机构腐败;保障宗教活动,不等于任由“教职人员”躲进庙宇、清真寺、教堂里为所欲为,逃避法律监管。
现实中,宗教往往成为某些人钻空子的盾牌。一边打着“宗教自由”的旗号,一边疯狂敛财;一边自称“道德导师”,一边暗中养情妇、炒房产、建公司。这些人最大的本事,不是念经,而是“上面有人、下面搞钱”,玩的是一套早就该被清理的“潜规则”。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就在于宗教领域的监督常年“留白”。很多宗教场所属于“自管自收”,资金来源不透明、使用不清晰;很多教职人员缺乏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动辄以“传统”“风俗”为借口,躲避世俗监督;而个别地方政府在宗教问题上要么懒政,要么怕出事,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就养肥了一批宗教领域的“特权阶层”。他们既不生产,也不服务,却享受着社会资源和信仰红利;他们披着道袍、僧衣、长袍,却在香火背后炒作土地、洗钱、拉山头、搞团伙,早已把宗教搞成了生意,甚至搞成了江湖。
我们要问一句:中国搞反腐,能不能也搞到“念经圈”里来?贪官要查,庙里、道观、清真寺、教堂里的“黑衣权贵”就不用查了吗?释永信这个案例,能不能成为一个标志性开端,拉开宗教领域反腐的帷幕?
答案必须是:可以,也必须。
宗教场所不是法外之地,宗教身份不能成为腐败保护伞。反腐不仅要查政府官员、国企老总、教育医疗系统,更要延伸到宗教系统。特别是要加强宗教资金管理,推动宗教场所财务公开,设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制度、年度审查制度,防止宗教被极端思想或黑恶势力“骑劫”。
你可以念经,但不能借念经发财、玩女人、乱占地;你可以主持宗教仪式,但不能利用教职操控信众、插手基层治理、煽动民族或宗教对立;你可以信仰自由,但不能打着信仰的名义,规避法律、逃避监管。
释永信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该轮到谁,也许没人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宗教领域如果不反腐,迟早会成为新一轮社会矛盾的引爆点。我们不该等到“又一个庙塌了”才震惊,不该等到“又一个阿訇被查”才鼓掌——这场风暴,应该早来十年。
从“查大和尚”开始,我们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垮台,而是整个宗教界的净化。真信仰,就不怕查;怕查的,十有八九心里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