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0 12:50 作者:阿萨姆
创始人套现5亿离场,中产家庭抛弃上万元的“贵族玩具”
文|唐果
编辑|王亚琪
钢琴行业的寒意更深了。
曾几何时,学习钢琴还是优雅与家庭文化品位的象征。在豪华宽阔的客厅里,听孩子弹奏钢琴曲,是无数中产家长梦幻中的场景。
《2019年中国钢琴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机遇分析报告》显示,彼时国内正在学习的琴童数量高达4000万人,在2008年到2013年间,中国琴童人数上升了29.3%。
成立于2001年的海伦钢琴,恰好踩中了这场席卷全国的“钢琴热”。
乘着行业发展的东风,海伦钢琴一路狂飙,并于2012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与国有控股的珠江钢琴并称为国内“钢琴双雄”,其品牌创始人陈海伦也收获了“钢琴教父”的称号。
然而,时代的风向变得比琴谱翻页还快。
2019年,钢琴热开始逐渐降温,需求端的遇冷让海伦钢琴的销量也开始了断崖式下滑。2024年,海伦钢琴实现营收1.59亿元,同比下滑46.47%;净亏损9792.24万元,创史上最大亏损额。今年一季度,海伦钢琴归母净亏损为968.48万元,同比下降154.56%。
或许是业绩连连败退,让创始人萌生了退却之意。近日,陈海伦拟将其亲手创立的海伦钢琴(300329.SZ)的控制权拱手让人。据上海证券报消息,此番“易主”主要通过“股权转让+放弃表决权”的设计方式,股份转让价款总计为5.48亿元。
待交易完成后,全拓卓戴(上海)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崔永庆将替代陈海伦家族,取得海伦钢琴的控制权。
20多年前,陈海伦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海伦HAILUN”的品牌名,立下了“中国琴,中国心,创世界品牌,立百年海伦”的豪言壮志,如今却将企业控制权转卖旁人。
这背后,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还是钢琴真的已经成为一滴“时代的眼泪”?
曾经辉煌
钢琴,一度是中产家庭最爱的“贵族大玩具”。
中国的第一台国产钢琴诞生在1950年,但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光里,钢琴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靡靡之音”,长期处于边缘地带。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作曲家将民间歌曲和民族乐器做钢琴化处理,创作出一批有民族性和代表性的中国钢琴作品,比如改编版的《彩云追月》、《百鸟朝凤》等,钢琴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傅聪 )
作品的传播只是推动钢琴破圈的原因之一,彻底点燃钢琴热度的,是同期各地推行的艺术特长生加分政策。
1987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中规定,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可在中高考中享受额外加分。据三联生活周刊梳理,这项政策经过摸索和实践,落地为一项细则:器乐类取得业余九级以上的等级证书,中考可加10分。
作为全球最普及的乐器,钢琴拥有广泛的教学资源和已成型的考级体系,在业内的认可度最高。几乎所有专业的音乐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了钢琴课程,钢琴自然成为器乐考级的首选。
又能为子女提升艺术修养,又是升学路上的一块重要砝码,“钢琴热”还承托了一代家长对阶层跃升的渴望,学钢琴几乎成为了中产家庭对孩子教育投资的标配。
恰巧,钢琴大火的那几年,生于中国沈阳的80后钢琴家朗朗开始成为家喻户晓的钢琴家。自2001年受邀在人民大会堂进行100周年百年庆典巡演后,朗朗接连获得了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国际门德尔松大奖,并推出了多张个人专辑。
朗朗的成功让更多家长们坚信了心中的“钢琴梦”,而花费时间和金钱来培养孩子学习钢琴,也成为了一项能彰显品位又能暗示财力的兴趣爱好。
毕竟,一架钢琴的价格并不便宜。即便是低档的组装钢琴或杂牌钢琴,售价也要大几千元到2万元,工艺稍微精细些的中档钢琴售价大多在3—5万元,专业级别的高档立式钢琴要5—10万元。
更何况,钢琴是一门每天都需要练习,稍有惰怠便会生疏的特长。
生活在安徽的小梅在女儿学琴的十年里,全程陪学陪练,外出考级更是需要她和丈夫一起陪伴出行。除了钢琴的支出外,加上课时费、比赛报名费、考级费、出行车马费等支出,一个家庭花费在孩子学钢琴上的数目,至少超过数万元。
(电视剧《狂飙》剧照)
怀揣着 “望子成龙”梦想的中产家庭们,也让成立于2001年的海伦钢琴有了肥沃的生长土壤,实现了商业价值的跃迁。
公开资料显示,海伦钢琴的前身是一家五金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是给上海一家钢琴厂提供配件。创始人陈海伦因此有机会与钢琴厂家一起去欧洲参加各种乐器展览,接触到国外的乐器市场。
在海伦钢琴创立初期,陈海伦选择了先国际后国内的策略。2005年1月29日,海伦钢琴与欧洲总代理商携手,在奥地利维也纳开设了“海伦钢琴城”。同年,一架标有“海伦—宁波”的钢琴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成为第一架踏足此殿堂的亚洲钢琴。
在国际市场打下知名度后,海伦钢琴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开始水涨船高。2008年,海伦钢琴被选为北京奥运会指定演出用琴,同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2年,海伦钢琴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A股仅有的两家钢琴上市公司之一,被称作“民营钢琴第一股”。
此后几年,火热的市场需求继续推动了中国成为全球最大钢琴消费国和产销国。到2017年行业巅峰期,中国钢琴年销量突破40万台,远超美国同期每年约3万架的销量,中国也成为全球钢琴制造大国和国际钢琴消费主要市场。
泡沫破碎
钢琴的盛世,来得快,去得也快。
201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艺考升学之路渐渐被堵死,给“钢琴热”泼了一盆冷水。
2019年,整个行业逐步走向下行通道。在2019年之前,我国钢琴相关企业保持25%左右的两位数增长,2019年增速明显放缓。唯二的两个钢琴上市公司珠江钢琴和海伦钢琴的产品销量,也于2019年开始出现下滑。
2021年,教育部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宣布“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
进一步失去升学属性的钢琴,产品销量开始加速下行。据中国乐器协会《2024年产业白皮书》动态监测数据显示,钢琴销量从2018年35.6万台降至2023年12.8万台,跌幅高达64%。
梦碎的时候,产业上下游的每一个角色都感受到了寒意。
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使得不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开始往“消费降级”的方向转变,失去了“升学光环”却又“奢侈”的钢琴,成为了家庭预算中被削减的主要对象。更何况,钢琴是一门每天都需要练习,稍有惰怠便会生疏的特长。
2024年,钢琴销量已跌破10万台警戒线,据行业数据统计,2024年一年时间里,卖钢琴的门店就倒闭了7000家,市场传出崩盘的说法。二手交易平台上,不少原价上万的钢琴都被标上了五千甚至二三千的出手价格;“钢琴老师赚不到钱”“低价陪练”成为钢琴教学从业人员的共识。
钢琴厂商的日子更是难熬。行业龙头珠江钢琴2024年归母净利为-2.36亿元,同比下降4108.2%,堪称暴跌。海伦钢琴同样遭遇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大亏损,今年一季度,海伦钢琴归母净亏损为968.48万元,同比下降154.56%。
面对暴跌,海伦钢琴在公告中表示,国内钢琴消费市场萎缩,公司钢琴销量仍处于下降状态,销售收入减少,经营业绩下降,加之艺术教育培训政策调整,导致艺术文化教学培训市场缩减。为了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公司加大网络媒体的宣传力度以及线上销售平台的运营推广力度,导致销售费用比同期增加 57.92%。
事实上,海伦钢琴和陈海伦从未停止过自救的措施。2020年,65岁的陈海伦还曾亮相天猫直播间,开启网络直播首秀,助力产品销售。据公开资料显示,其直播首秀的累计观看量达到了18.61万人,店铺当日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
(陈海伦直播首秀)
钢琴从升学的跃进工具回归为普通乐器,行业的转型却并不容易。即将70岁的陈海伦选择了暂时退场,将海伦钢琴的实控权拱手他人。
7月24日,海伦钢琴公告披露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最新进展。陈海伦、金海芬及陈朝峰(注:陈海伦、金海芬为夫妇关系,陈朝峰为二人之子)拟将合计间接持有的6026.06万股海伦钢琴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3.83%)转让给全拓卓戴(上海)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全拓卓戴),股份转让价款总计为5.48亿元。
那么,“新主人”崔永庆又如何续拨海伦钢琴这把“断弦琴”呢?
钢琴的未来
单纯依靠乐器销售已难以解决危机,“音乐+”的思路是目前行业的共识。
珠江钢琴选择通过跨界来寻求新的增长曲线,今年4月,珠江钢琴发布公告称,拟自有资金2亿元设立广州珠江文之旅投资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文旅赛道。
海伦钢琴今年则公开表示将继续在聚焦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智能电声钢琴等产品,探索产品多元化发展。数码电钢琴不仅具有机械钢琴的全部功能,还具有存贮记忆、变调、混音、节拍器等功能。
加大探索智能电琴产品力度的策略,或许也是海伦钢琴此次“易主”的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崔永庆拥有多年科技企业经营经验,他旗下的全拓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拓科技)聚焦数据要素流通和AI大模型研发,是国内数据应用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崔永庆取得控制权后或将加快海伦钢琴智能化转型的步伐。
Spherical Insights & Consulting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数码钢琴市场规模为10.72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全球数码钢琴市场规模将达到18.3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5.55%。
在业内人士看来,借助全拓科技的B端资源,海伦钢琴的智能电钢产品还可直接嵌入智慧教室、文旅演艺及老年康养场景,获得更多政府采购和订阅租赁的可能性。
年轻市场萎缩,老年群体却意外成为行业曙光。
据i黑马报道,珠江钢琴某总代理曾透露,当下钢琴市场有一个最新的特点,老人买琴学琴的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爆发式增长态势。根据其销售数据,2023年,老年人买琴的比例达到了38%,而2022年,老年人买琴的比例只占10%。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钢琴老师也开始尝试着应聘老年大学的教师岗位,并总结了自己的面试经验贴,“孩子学得少了,老年人市场是机会”“老年人更适合学钢琴”等分享也收获了不少认同。「电商在线」也发现,不少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也在社交平台上招钢琴老师,老年大学举办“钢琴汇报演出”早已不是个例。
另一方面,即便脱下了“加分工具”的外衣,钢琴依然在教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音乐教育从业者星星眼中,“在这轮行业下行周期里,可能有些摇摆不定的家长会离开,但是依然无碍那些厉害的孩子登上顶端。”
今年,四年一度的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与五年一度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美国开赛,克莱本30位正赛选手中有7人来自中国,创该赛历史新高。肖赛决赛名单更是出现32位中国面孔,以近乎总人数的半数之多拔得头筹。
或许,钢琴热潮的降温只是行业从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提升、市场向需求方转变的必经阶段。而无论是想要圆自己优雅之梦的老年人,还是在钢琴竞技中获得成就感的年轻钢琴家,黑白琴键之间所传递的情感,依然会感染每一个试图真正去享受生活和音乐的人。
1、中国民营企业共探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
3、传播速度快于登革热,全国多地报告散发;疾控呼吁清除积水防蚊叮,疫情可防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