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空姐的丝袜,性感的枷锁,空姐的袜子是什么颜色

时间:2025-07-27 07:50 作者:神都未醒

空姐的丝袜,性感的枷锁,空姐的袜子是什么颜色

作者 | 飞鱼

来源 | 她刊

作者 - 飞鱼

监制 - 她姐

这段时间,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很多航空意见卡,不是为了投诉,而是提议航空公司给女性乘务人员提供穿裤装的选项。

源头之一是博主@代号阿岚 的视频。她在乘机时向空乘要来了意见卡,提议让空姐无需穿短裙丝袜,希望她们可以用打扮的时间,换取一点休息和睡眠。

明明是一件站在女性角度为空姐考虑的好事,博主却因此“孙榜题名”,被挂上孙吧,私信涌入多条人身攻击的谩骂。

他们攻击包括博主@代号阿岚 在内的热心网友多管闲事,声称空姐穿丝袜裙子没什么不方便。

事实果真如此吗?

近期热播的《喜剧之王单口季 第二季》中,曾经的空姐——脱口秀演员嘻哈,用段子的形式讲着空姐职业中的种种不合理。她非常不理解,为什么在那么复杂的高空环境下工作,还要穿短裙、丝袜、高跟鞋,就不能穿裤子吗?

一个老师的回答让她印象深刻:

“穿裤子,可能有些旅客会觉得不舒适”。

空姐穿裤装,抛下铅笔裙、丝袜那些刻板印象中性化的符号,为什么会让人觉得不舒服?是谁在不舒服?

最初的空乘,是男性

提到空乘人员,人们潜意识中会用性别化的“空姐”一词来称呼,然而实际上,最早的空乘人员只有男性。20世纪10-20年代,一些欧洲航空公司开始雇佣男性乘务员在客机上协助乘客登机、放行李等,以减轻副驾驶的工作。

直到1930年,美国人Ellen Church向波音航空提出了一个建议,女性从此在空中有了一个新的职场。

Ellen Church从小就在家附近的集市上观看军人们的飞行表演,对于飞行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在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后,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飞行,并获得了飞行员执照。

1930年,她前往波音航空应聘飞行员职务。公司原本打算以性别为由拒绝她——那时的商用航空业只雇佣男性飞行员。

但她面试期间意外得知航空公司在招聘乘务员,以更好地照顾那些感到害怕或晕机的乘客。

Ellen Church立刻提议不如让像她这样拥有护士经历的女性担任这一职位,她认为护士的医疗技能加上女性安抚人的天性,能够让乘客获得安全感。经理同意了这一提议,并授权她再招募七名护士,她们被波音公司称为天空女孩(sky girls)。

Ellen Church在客机旁协助乘客登机

1930年5月15日,波音航空的波音80A客机上,八名女性身着统一的深绿色制服,第一次完成了她们的空乘任务:除了服侍用餐、打扫厕所、安抚乘客外,她们还要用扳手和螺丝刀将乘客的座椅固定在机舱的地板上,帮忙给飞机加油,协助将飞机推进仓库。

在紧急情况下,她们的医疗专业技能挽救了更多的生命。1936年,环球航空的一辆客机坠毁后,空姐Nellie Granger在自身伤痕累累的情况下照顾了两名重伤的乘客。

最初的八名女性空乘人员

当时,她们的统一制服以实用为主,是一套双排扣的羊毛套装和羊毛披肩,以确保在当时透风的机舱工作时足够保暖。披肩上还得有足够大的口袋,用来装下固定座椅的工具。

此后,其他航空公司纷纷效仿,招聘注册护士成为空乘人员。由于当时护士中的男性从业者较少,空乘因此也就成为了一个属于女性的职业,人们用专指女性的“stewardess”(空姐)一词来称呼她们。

然而,除了拥有护士执业资格外,在当时要想成为一名空姐还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体重不能超过115磅(约52kg),因为早期的飞机载重能力有限;身高不能超过5英尺4英寸(约163cm),因为当时的飞机过道狭窄,天花板较低。


“空中情人,性感才卖座”

1966年,《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招聘空姐的广告,列出了以下要求:高中毕业,单身(丧偶或离婚且无子女的也可考虑),20岁。

从Ellen Church成为第一个空姐起,30多年过去,航空技术进步了,但空姐的身份、地位却开始下降,身高和体重的限制依然存在。招聘要求应聘者身高约在1.57m-1.75m之间,体重应在48kg-61kg之间,并与身高成比例。同时,应聘者还必须同意在32岁之前退休。

空姐招聘广告

广告旗帜鲜明地将招聘目标指向一个个身材姣好的年轻单身女孩,空姐Roads认为,这是为了让男性乘客在登机时幻想:“噢,我今晚可能会有场艳遇”,而如果他们看到空姐手上戴着婚戒,这种想象就会被破坏。

Roads的描述并不夸张,这正是那个年代全社会对空姐物化的真实映照。

上世纪50年代,客运航空进入所谓的“黄金时代”。顾名思义,乘坐飞机在当时是一种黄金般的奢华享受。

机上的餐食由著名餐厅负责,镀金餐具里配有鱼子酱等珍馐;人们在空中的鸡尾酒廊里觥筹交错;飞机的过道上举办着时装秀,帮助乘客消磨时间。

一位乘客在回忆时感叹道:“尽管你被困在机舱里几个小时,还是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由感。”

1958年,汉莎航空头等舱

然而这种“黄金时代”只是属于少数富人的奢侈回忆。一个澳大利亚平均工资水平线上的工人,需要工作三个月才能赚够从悉尼飞往伦敦的机票费用。当时能登上航班的,多为上流阶层的男性。

航空公司们为了吸引更多这样的男乘客,将空姐和餐盘上的珍馐美酒一起,作为呈给富人的奢华体验卖点。空姐的角色从最开始的安全员、看护员,转变为了供人欣赏的花瓶、男性乘客的空中情人。

即便条件苛刻,又被严重物化,天空仍然是无数女性向往的工作场所。毕竟,在那个年代,除了空姐,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只剩下教师、护士和文秘这几个为数不多的选择。相较之下,翱翔蓝天,在世界各地冒险的生活显然更有意思。

“结婚固然好!但难道你不应该先看看世界吗?”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一则广告道出了空姐这一职业在当时的吸引力所在。

美国东方航空在广告中展现那些被他们淘汰的女孩,以凸显选人的严格

1965年,全美有多达一百万女性应聘空姐一职,而当时招聘的人数仅有一万名。百里挑一中脱颖而出的人将进入空乘学校进行为期六周的课程培训,包括安全程序、应急急救、餐饮服务、举止礼仪等训练,以及如何应对咄咄逼人、醉酒或生病的乘客,和劫机、紧急迫降等特殊情况。

空乘学校的另一个名字是“魅力农场”(charm farm),因为在这里,严格的外貌管理占据了培训的一大部分。

女孩们在空乘学校接受培训

如果一名空姐身高约1.65m,她的体重应该控制在58kg以下,月经期间被允许超重1.4kg。培训期间,体重接近限制的女孩会被随机叫出教室称重。

即使通过培训进入职场,这种对于身材的管控依然存在。操作室里永远放着一台秤,空姐们必须在她们的男性同事面前称重。在穿着高跟鞋和长筒袜的同时,她们还得系让腰臀曲线更明显,凸显沙漏型身材的束腰带,被抽查到没系束腰带的空姐会被指着臀部,叫到办公室。

空姐制服裙长的变化

从40年代到70年代,空姐制服裙长越来越短,看似与职业套装毫不相干的迷你裙、热裤开始出现在她们的身上。

一位背风群岛航空的空姐回忆道:“我们在给乘客讲解安全程序时几乎无法保持尊严。当我们举起手臂指向身后的紧急出口时,裙子下摆会往上扬,你可以想象坐在过道座位上的男士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哪里。”

航空公司也在不遗余力地塑造着空姐的空中情人形象。

有的航空公司要求空姐在提供服务之余还要兼任“秀场模特”,在飞行途中更换六套不同的服装。她们穿着传统的裙装迎接乘客,在晚餐时换成直筒连衣裙,晚餐后的酒宴又要再次换装。

布兰尼夫国际航空公司广告

还有些航班直接打出了“性感才卖座”(Sex Sells Seats)的广告语,空姐们穿着热裤和皮靴进行客舱服务,机上供应的饮料名也带有暗示性,如“激情潘趣酒”和“爱情魔药”。

美国西南航空以热裤和皮靴作为制服

到后来,整个国家都参与其中,色情化空姐。美国国家航空公司推出充满性暗示的“Fly me”广告活动,这个系列的每则广告都会出现一位空姐面带笑容的特写照片,并配合“我是xxx,和我一起飞吧”的文案。

美国国家航空公司的“Fly me”广告

面对愈演愈烈的性化营销广告,空姐们终于决定反击。抗议者走上街头,愤怒地举着“国家航空,你自己飞吧”(Go Fly Yourself National)的标语牌。

“Fly me”广告抗议活动

70年代,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空姐开始聚在一起,反抗这个职业束缚着她们的一个个枷锁:32岁解聘、禁止结婚、怀孕、体重限制......

过去,许多女性仅仅是将做空姐作为一种从大学毕业到结婚生子之间的过渡,很少有人真的把它当作一种长期从事的事业。

但有了独立意识的新一代空姐们不甘心像她们的前辈们一样,草草结束职业生涯。她们希望被当作一个专业人士看待,而非航空公司流动的玩物。

从70年代到90年代,关于空姐的就业年龄限制、婚育限制和体重限制,在空姐们的抗争下一个个被取消。

今天,我们才能在飞往世界各地的航班上看到不再年轻的空姐、体态圆润的乘务长等年龄段多元、身材各异的女性空乘人员。


我们需要的只是安全

航空业中女性的处境在逐步改善,然而长久以来,空姐被性化、被凝视的形象依然根深蒂固,空姐的工作服依旧是某些人脑海中的情趣制服。

2015年,台湾中华航空请来王家卫的御用美术设计师张叔平操刀新一代制服,张叔平直言,如果制服无法引起他人的“情色遐想”,那就是一件失败的作品。

他还在采访中详细地解释了自己的“小巧思”:他将裙长设计得比一般空姐制服来得长,但开衩右前左后,坐下时才显性感。

由张叔平设计的中华航空制服

张叔平的设计让中华航空的许多空乘人员不满。

空乘苏盈蓉表示,经济舱餐车的高度约在腰部,空乘需要不断蹲下、起身,来抽取餐盒,一个航班往往重复超过百次,而裙装的开衩设计让她们十分容易遭遇偷拍。

有空姐为了开衩不走光,不得不选择穿不合身的制服

除了迎合所谓性感审美之外毫无必要的开衩设计,空姐的着装要求上还存在着许多“没苦硬吃”的死规矩。

民航局2024年12月发布的《客舱运行管理》已经规定:在飞机滑行开始至飞机到达目的地旅客下机结束,客舱乘务员不应穿高跟鞋。

但规定仅针对飞行时段。在地面和机上迎宾等工作时间里,空姐还是普遍被航司要求穿上高跟鞋。

类似的要求还有袜子,有航司允许空姐在非飞行状态时穿厚袜子,但起飞后又必须换成薄丝袜,冬天落地开舱门后,她们不得不双腿单薄地在寒风中送客。

高跟鞋、平底鞋,厚袜子、薄丝袜,穿一双,带一双......如果一名空姐在冬季一天飞四段航线,那么她将分别重复穿高跟鞋脱高跟鞋、穿厚袜脱厚袜的动作各四次。

近些年,全球航空业逐渐意识到了过往空乘制服存在的问题,都在进行制服改革。

2010年,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率先给予女性空乘穿裙装或裤装的选择权,此后世界各大航司开始跟进;2021年,乌克兰SkyUp航空将制服换成了宽松的橙色西装套装和白色运动鞋。SkyUp航空的市场部主管表示,公司意识到,他们的乘务员也许不想只做性感的花瓶。

乌克兰SkyUp航空的裤装运动鞋制服

最近,春秋航空宣布推行“女乘务员在执勤期间穿平底鞋”的措施,这意味着空姐在所有工作时段都可以穿着平底鞋,从此告别繁琐而无意义的换鞋流程。此前,湖南航空和吉祥航空也推出了这一措施。

关于仪容的要求也在放宽。

长期以来,女性空乘和男性空乘在外貌管理上承受着程度不对等的要求。例如,韩国韩亚航空对于女性乘务人员的仪容仪表要求足足有10页之多,包括不允许戴眼镜,必须化妆掩盖面部瑕疵,就连耳环长度、发夹数量都有明确的要求。

对比之下,公司对于男性员工只有2页的规范要求,并且允许戴眼镜。

2019年,英国维珍航空取消女性强制化妆的要求。

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人评价去高跟鞋、去裙子的空姐“不够正式”“没有专业感”。

然而铅笔裙、丝袜、高跟鞋这些传统制服所代表的“专业感”,根本就只是一种刻板印象中的“专业”。在现实工作中,它们不仅不能体现空姐的专业性,还反而会成为她们履行专业责任时的障碍。

在1993年中华航空605号班机事故中,过紧的长裙就影响了空乘协助乘客撤离的能力。

韩亚航空一架客机在降落时应急舱门被乘客打开,穿着紧身裙的空姐在落地后张开双臂挡住舱门

至于穿丝袜,总有人说是为了防止久站的空姐患上静脉曲张。

但事实上,能够防止静脉曲张的是医用弹力袜,这种袜子通过梯度压力设计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普通丝袜无论是对静脉曲张的预防还是治疗,都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易燃的丝袜是事故发生时第一个要抛弃掉的危险品。

《喜剧之王单口季 第二季》中,嘻哈的空姐朋友在发动机着火时,因要脱掉易燃的丝袜,从滑梯上摔下来时留下了满腿的伤痕。嘻哈当时看着她的腿,在想:她有一条裤子,她就不会这个样子。

去年刚修订的《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R8版,将客舱乘务员定义为“出于对旅客安全的考虑,受合格证持有人指派在客舱执行值勤任务的机组成员”。

从始至终,空乘的职责就只是守护飞行安全,当某种制服成为了空乘人员履行安全职责的障碍,它就不应该是唯一的选择。

在节目中,嘻哈还讲述了另一个故事。

去年一次坐飞机时,有男乘客要求空姐把自己的大行李箱放到行李架上,并拒绝空姐搭把手的请求,嘻哈看到后挺身而出替空姐解围,还因此上了热搜。

没多久后,民航局就在新出台的《客舱运行管理》中明确规定:除孕妇、无人陪伴儿童、残疾人、行动不便的人、担架上的人、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外,旅客应自行摆放手提行李至行李架。

有人嘲讽写意见卡是多管闲事,自我感动;嘲讽经济舱的意见卡竟然还想改变世界的规则。

但这世界的规则从来都不是由沉默打破的,不是吗?

点击「她刊」阅读原文

Top

1、泰国、柬埔寨关于领土争端的极简解决方案,柬埔寨与泰国交界处详细地图

2、中产以上女孩 找不到匹配对象或不想结婚,是正常现象

3、洪森想当袁世凯,袁世凯的洪宪帝制

小编推荐

当前文章:http://www.share.sjzclz.cn/QNH/detail/gffyeg.html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发表
取消

神都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