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国家关键行业,中国电子云发布全链路AI解决方案,中国电子云是什么
王桂荣在致辞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非常火热,代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最新方向。中国电子正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建立了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构建了以飞腾、麒麟、达梦、中国电子云、中国长城为代表的全栈信创底座,并积极落实“数据要素×”行动,在数据资源利用与价值激活上进行了诸多探索。中国电子云作为中国电子自主计算体系核心组成,自主研发了集通算、智算、超算一体的CECSTACK专属云平台,为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提供高效算力支撑,打造了全链路AI解决方案,将助力在政务、医疗、金融等关键行业打造行业大模型,为“人工智能+”行动加快落地注入新动力。
聚焦前沿 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
郑纬民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芯片、算力、数据、生态等领域都面临着挑战。在此挑战与机遇并存节点,他认为核心要聚焦两件事,研制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与提高国产智算系统的可用性和好用性。低成本个人用推理机,能够让更多人能用上AI、用得起AI,如KTransformers系统通过以存换算的方式,让AI变得触手可及。在国产智算操作系统提升方面,郑纬民认为不仅要构建类CUDA系统,打破对国外生态的依赖,同时也要做好并行系统、编程框架等10个关键软件,让国产硬件的算力充分释放。最后,郑纬民表示企业拥抱AI有章可循:找准核心问题、用好高质量数据、微调基础大模型即可见效。
魏凯在主题演讲时表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世界,而数据作为AI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产业发展态势备受关注。高质量数据集是用于训练、验证和优化大模型,覆盖多行业公域和私域数据,具备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度、高价值应用的“三高”特征。然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也面临着目标定位模糊、实施路径碎片化、技术底座薄弱三大难题。对此,我国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方面有着强有力的政策驱动。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注重“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政策协同布局,在破局路径上,新一代数据标注和合成数据也为突破“数据墙”提供了解决思路。
在论坛发布环节,中国电子云高级副总裁黄锋正式发布了中国电子云·新星,新星作为中国电子云面向国家关键行业推出的全链路AI解决方案,打造“3+3+N”产品服务体系,提供涵盖多模态数据治理平台、模型开发平台、应用开发平台3大核心产品支撑;构建了AI战略咨询、交付、课程3大服务体系;并提供涵盖多模态视觉融合、采购智能体在内的多个行业通用应用。从数据,到模型,到应用,到服务,让客户真正将大模型“用起来”。黄锋介绍,中国电子云目前与国内超过五家国家实验室和超过十家的央企达成了高质量数据集建立合作意向;AI创新应用方面,中国电子云与东航、南航共创航空领域智能体应用赋能航司智能化转型;与中经社合作共研金融高端AI一体机为中小银行的对公业务场景从获客到留客的全场景AI赋能;为中国五环定制智能体应用助力化工工程行业智能化转型。
在签约仪式环节,中国电子云与中国长城、沐曦股份共同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仪式;并分别与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东航数科、南航数科、中国五环、中智股份、侨银股份签署相关合作协议。
在“数据驱动AI”主题分享环节,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中国铝业集团首席信息官谢海、东航数科董事长高志东、广州国家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邵健围绕其所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实践与探索展开分享。
谢海表示,中铝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依托丰富资源和全产业链优势,积极启动数智化战略。“坤安”大模型作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集精准预测、科学求解等功能于一身,全面赋能有色金属全产业链条。中铝集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应用建设工作,在集团层面成立数字化转型与人工智能实施应用指挥部,以“一把手”工程牵引,在基础夯实、生态构建等多领域发力,遵循“以价值定场景,以场景定模型,以模型定数据”的思路,同步建设高质量数据集。谢海认为,有色行业企业普遍信息化和高质量数据基础相对薄弱,面对人工智能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的迫切需求,需要进行思维变革,用层层倒逼的方式推动企业内部实现“数据化债”。
高志东分享了东航AI+实践与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成果。他表示,数据是基础,更是东航AI演进的助推器。东航经历了从AI 1.0向AI 2.0的演进,从训练小模型聚焦单一任务演变为基于大模型赋能多个任务,着力建设大模型技术底座、高质量数据集等。具体在高质量数据集方面,东航正在着力构建安全、营销、服务、运行、机务、管控等多领域数据集,并支撑了众多高价值场景落地。高志东也坦言,在此过程中东航也遇到了跨主体数据共享难度大、缺乏统一标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难等挑战。未来,东航将联合各方共建标准、共研技术、共克难点,助力民航业智能化发展。
邵健围绕高质量可穿戴设备数据及AI数字标志物发掘展开分享,他表示,数字标志物是可穿戴设备实现主动健康价值的核心,能反映健康状态,实现早期风险预警。但当前可穿戴设备数据质量仍有待提高,如心率误差可达28.7bpm,严重阻碍医疗级数字标志物发掘。为解决可穿戴设备“数据质量”问题,当前广州国家实验室正建设一个25万人规模的高质量多模态数据资源库,依托多模态数据和高质量可穿戴数据,希望发掘出能反映呼吸疾病早期进展的数字标志物,实现对于相关病症“预测风险”,在不久的将来,高质量数据集也将覆盖更广泛的健康场景,让数据真正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让“主动健康”从理念变成现实。
智涌千行 AI创新应用重塑产业未来
在“AI创新应用”主题演讲环节,南航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烽、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财经副总经理宁宇、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琳、北方算网运营总监唐丽君分享了其在AI创新应用方面的具体实践。
联合倡议 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在论坛最后,中国电子云联合北京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上海张江数学研究院、中国长城、飞腾信息、海光信息、清程极智、趋境科技等共同发起《加速中国自主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及产业落地倡议》。
1、十五运会官方票务平台计划于8月上旬上线 部分赛事采取预约制
2、少年肩担救国任,浮萍不改赤子心丨山河壮歌,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是正厅吗
3、从“山货”出山到“国货”出海,看延边新电商的腾飞“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