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家遇见AI:一场关于“数学边界”的追问
1951年,著名纯数学家冯·诺依曼在普林斯顿发明了第一台计算机,即“冯·诺依曼机”。数十年后,当人们开始谈论人工智能,则必须认识到,数学正是那颗孕育珍珠(明珠)的基石。
7月26日,由普陀区人民政府和菲数中国共同主办的 2025 WAIC 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论坛举行。
这场论坛没有炫酷的机器人展示和产品发布,屏幕上聚焦最多的是人工智能的底层逻辑:数学公式与大模型推演过程。核心议题聚焦一个看似抽象却关键的问题:数学与人工智能,究竟谁塑造谁?
基础创新,是AI突围的关键
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跃升的背景下,基础数学研究正被重新激活,也成为引领人工智能前沿的关键支点。
“这个看似‘抽象’的数学论坛,恰恰抓住了关键问题——发展人工智能必须从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抓起,这才是正确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说。
在他看来,严格讲,当前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还处于工程化阶段,中国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把基础理论搞上去,要有自己的队伍和话语权。与国际顶尖力量相比,我国在专注基础数学与AI交叉研究的顶尖人才规模、持续性投入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人工智能未来的进步,将依赖于数学未来的发展。数学和人工智能是融为一体的。”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席路易斯·塞科认为,“数学拥有数千年来积累的知识基础,世界各地的数学家正在努力使这个基础更加强大,以便我们能在其上构建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戴维·里奥斯·因苏亚的观点,也和他们十分相似:数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互动将会蓬勃发展,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数学将带来新的见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会激发新的数学问题,并有助于解决那些更传统的数学问题。
丘成桐设擂,大模型初试锋芒
论坛中,有一个独特环节掀起了高潮。首位华人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教授亲自遴选并审核10道数学难题,委托团队发布,并向全球征集解答。
更引人瞩目的是,现场大屏幕同步展示来自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商汤科技、阶跃星辰、MiniMax四家机构的通用大模型对部分题目的实时推理过程。
“这不仅是解题,更是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的一次压力测试。”现场专家认为,尽管模型表现达不到完美,但这标志着大模型与前沿数学研究结合的实验性探索已然启动。
菲数中国则宣布,将以此次论坛为起点,联合全球顶尖科研机构,持续征集类似丘成桐教授发布的、有望借力AI突破的未解数学难题,并计划在2026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成果。
此外,十位来自全球知名高校,数学与计算机专业的国际硕博生,以及上海和沿沪宁高校的博士生代表完成“数学青年与AI青年”“国际青年”间的结对仪式。
数学+AI,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海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地与数学研究的重镇,在推动AI与数学融合发展上具备独特优势,正通过系统化布局打造全球标杆。
在AI领域,上海拥有全国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张江人工智能岛聚集了数百家中外AI企业,形成从算法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在数学领域,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数学学科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关键的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具备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独特魅力,为突破AI与数学融合的前沿难题提供了智力支撑。眼下,上海正围绕数学与AI融合的基础理论突破、AI辅助数学研究、产业场景转化三大前沿方向布局。
当天,两个菲尔兹奖获得者冠名实验室落地普陀区——费夫曼实验室(Fefferman Lab)与希钦–吴实验室(Hitchin–Ngo Lab)实验室,均为西班牙数学科学研究所在普陀成立的平行项目实验室。
费夫曼实验室,由菲尔兹奖得主Charlie Fefferman教授冠名并担任联合主席,Diego Córdoba教授领衔,将聚焦于流体力学中的若干关键问题。
希钦–吴实验室,由两位世界级数学家——英国牛津大学 Nigel Hitchin 教授与菲尔兹奖得主吴宝珠教授冠名并担任联合主席,有望成为联通理论物理与几何数学、连接全球顶尖学者与青年人才的重要枢纽。
这是继去年9月菲数中国正式成立并落地普陀区真如城市副中心之后的重要举措。
“选择普陀,是看中了它未来的科创潜力。”菲数中国代表告诉记者,“真如城市副中心作为新兴区域,具备独特活力。我们的‘邻居’就是王坚院士领衔的海纳研究院,相信未来将有数字化创新合作的广阔空间。”
普陀区科委主任李文波表示,依托菲数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和科研网络,普陀区将推动“数学+人工智能”、“数学+气候变化”、“数学+金融风险”等交叉研究,提升科创策源能力,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发展。“菲数中国的全球科学家智库与上海高校资源互补,将成为辐射亚太的高水平科创平台。”
据了解,基于菲数中国在全球学术、产业、政府的三维度合作经验优势,今后将重点围绕数学与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等领域,助力上海未来产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8月4日-6日,还将举办2025菲数中国国际数学研讨会,届时会有两位菲尔兹奖获奖者出席,帮助普陀区乃至上海搭建引入全球“数学+AI”人才平台。
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杰出席本次论坛。
原标题:《当数学家遇见AI:一场关于“数学边界”的追问》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
3、我对我儿子说:“你初中毕业就可以躺平了”。但他断然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