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影随形COO王碧豪:未来人们需要与AI协作,带来了人类和AI之间的情感链接需求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高速发展,大语言模型与人对话变得更加自然,人机交互体验得到显著提高,“AI伴侣”(AI Companion)等概念也应运而生。许多用户开始与AI展开“社交”,将AI应用视作可沟通的伙伴,通过AI获得“情绪价值”。
但AI情感陪伴也引发公众关于伦理边界的讨论,许多人担心,与AI的交互可能对青少年等用户群体产生负面影响,或削弱真实的人际关系。谈及这一问题,王碧豪认为,AI是一个高速发展、快速变化的行业,监管和立法可能存在滞后性,如何划定AI应当遵循的道德界限仍是一个难题,这还需要平台和监管机构共同完善。
王碧豪表示,逗逗游戏伙伴的理念是让用户通过游戏这一固定场景与AI虚拟角色建立起关系,然后再对场景进行拓展,让AI伙伴具备在生活中陪伴用户的能力,“我们的最终愿景是要做成一种个人助理概念的产品来,类似于电影《她》中的AI萨曼莎。”
观众在心影随形展台体验 王碧豪
2013年美国电影《她》剧照
自生成式AI技术取得突破以来,AI情感陪伴应用迅速兴起。在国内,除心影随形的逗逗游戏伙伴之外,Minimax推出的多模态虚拟社交产品“星野”、字节跳动的沉浸式AI角色创作平台“猫箱”、腾讯旗下阅文集团虚拟陪伴互动App“筑梦岛”等产品也引起关注。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达12.11亿元,2025年可能爆发至38.66亿元,并预计2028年将突破5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8.74%。
不过,王碧豪告诉观察者网,AI情感陪伴应用还是一条刚刚起步的赛道,许多企业现在仍然在探索如何构建内容消费价值和商业模式。
他指出,AI情感陪伴产品的内容需要有区分度、有内容消费价值和较低的内容消费门槛。在这一方面,心影随形采取的做法是精心打造少量的AI角色,对每一个AI角色的模型进行精细的调整,给予用户听觉和视觉方面的反馈。
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旗下xAI公司近期宣布,AI聊天机器人Grok推出AI伴侣功能,再次将AI伴侣这一概念带到聚光灯下。然而,马斯克推出的AI角色也引发一些争议,例如动漫女孩形象的“阿尼”(Ani)被指“擦边”,小熊猫形象的“鲁迪”(Rudi)在开启“坏鲁迪”模式时满嘴脏话。
马斯克旗下Grok推出的AI伴侣角色“Ani”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院贝塔尼·德雷克-梅尔普斯(Bethanie Drake-Maples)开展了一项对AI情感陪伴应用Replika用户的研究,她认为,此类应用可能对用户有益,刺激他们发展人际关系,但也不能排除AI取代用户与他人的交际并加深孤独感的可能性。
德雷克-梅尔普斯认为,AI伴侣技术需要得到适当的监管,“绝对需要某种道德或政策指导方针,让这些智能体被设计用于促进社会交往,而不是被设计加深人们的孤立。”
对于AI情感陪伴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王碧豪指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投入更多时间与AI社交,留给与其他人社交的时间就会减少,“但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个趋势是,人和人之间的社交在减少,这并不是AI出现导致的。”
他说:“如果未来人类的工作仅需要和AI协作即可完成,那么未来人类的大部分情感诉求应该也可以被AI满足。我们当下看到的AI情感链接,和AI作为人类工作的场景,处于相似的正在进化的发展阶段,还仅在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但是我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所拓展。”
针对AI伦理边界方面的争议,王碧豪对观察者网表示,AI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它的变化速度非常快,监管和立法可能存在滞后性。如何划定AI应当遵循的道德界限依然是一个难题,需要平台和监管机构共同完善,“如果有一个行业组织能够与监管机构紧密合作,监管的进度可能提升很多。”
1、提升生育率的根本在于重塑“人的价值”——为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点赞
2、现在有些人硬把女真人说成外来民族,甚至和日本相提并论,这是罔顾历史,别有用心
3、钉钉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企业十大AI场景!,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有哪些a股公司参展产品